货不对板、店大欺客、售后服务差……随着定制家具的流行,其投诉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定制家具服务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处理消费纠纷也就少了“标尺”。于是,“量身定制”既成了定制家具吸引消费者的最大诱惑,也成了某些企业“只修不退”的合法外衣。
“国内家具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打假更难,这些企业不仅隐蔽,涉及的环节还很多,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搜集证据。”
中国家具协会说明方分析了家具行业设计抄袭风靡的症结所在。针对此种现状,相关专家建议:“家具企业在完成设计后要及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不要等到产品公开之后再进行申请;对于系列性研发的产品,应进行系列申请,避免遗漏,如双人沙发、转角沙发等都应单件同时申请,申请的图片要清晰明确。”
业内人士认为,家具企业的外观设计维权需要勇气,更需要谋略,自始而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权利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成功诉讼的必要条件,更应该是每一个家具企业甚至是所有新时代企业长足发展的必要素质。另外,企业申请外观专利,不仅能起到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自身品牌原创的价值,这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一家企业的力量可能很小,需要更多的企业站出来与不法企业去斗争,百强家具愿意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陈晓太表示。
同时,他解释,定制家具的投诉一般分为三类:第一,产品质量投诉,在产品安装完成后,顾客往往因为材料材质、定制尺寸、产品颜色(色差)等问题投诉,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品牌商户为了牟利而使用更加廉价的材质;第二,沟通不畅,大多消费者对定制家具的设计流程并不了解,设计师为了尽快成单也盲目迎合消费者,缺少合理的沟通和建议,以至于使用后出现投诉;第三, 售后投诉,定制家具安装后,因为其产品“定制”的特殊性,在出现产品问题时,商家往往是只修不退。“消费者不满意,产品却不能退,着实苦恼。”
一位家居行业人士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市民在选购定制家具产品前,可以听从专业人士意见,选择大品牌商家,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保证定制家具的品质。另外,应注意以下事项:多听、多看、多了解,多对比;合同内容需明确:包含图纸应注明家具的基材、颜色、尺寸等;亲自验货,确定各种材料使用无误,并保留一笔尾款在验货确认没问题之后再付。
购买木制家具“一看、二闻、三体验”的窍门。
一看,首先看外观,产品的外观和颜色是否和设计风格搭配。然后看材质,实木家具看木纹看拼接,看柜门柜体是否全实木,木家具看整体结构是否稳固,综合类家具看接口。同时,打开家具柜门、抽屉,观察木质是否干燥、洁白,质地是否紧密、细腻。
二闻,选购木质家具前,打开家具柜门、抽屉,观察木质是否干燥、洁白,质地是否紧密、细腻。如果有加入刨花板、密度板及一次成型板等材料制作的家具,要打开柜门或抽屉,闻闻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三体验,主要是体验木质家具强度和是否安全,强度家具的承托力够不够,面板强度可用手指按,以感觉板面的牢固度,柜门和抽屉开关要灵敏。安全性能主要是观察有无抽屉或门框倾斜现象,当把两个柜门打开90度后,用手向前轻拉,柜体不应自动向前倾翻;书柜门的玻璃要经磨边处理;穿衣镜和梳妆台要安装后背板,压条应把玻璃面固定。家具个别的部位(例如腿脚、抽屉、柜门或支架等)必须牢固。可以轻推家具的上角或坐在一边,试试家具是否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