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见真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打假热线 :400-006-7386
 
 
当前位置:首页>打假资讯
 
打假!江西5家山寨“消金公司”均系非法机构,4家正在简单注销
上海打假网:在“中国平原银行”、“红旗银行”等假银行被依法取缔后,近日,消费金融行业也遭遇了“真假李逵”事件!
2月11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的一篇《关于吉安市吉水县五家“消费金融公司”存在金融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显示:近期,经排查发现在吉水县八都镇注册设立的五家企业名称中含“消费金融”字样公司,分别是:江西壹分钱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发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亲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泰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经吉水县有关部门初步核查发现,上述5家机构均无实际办公场所,且未经有权机关依法许可,属于非法金融机构,相关主体已涉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的违法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公司,目前仍有多家公司名称标有“消费金融”,其中部分仍在存续期,部分已被注销。
5家山寨“消金公司”三个月内相继成立,
4家正在简单注销
风险提示披露的5家“消金公司”分别为江西壹分钱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泰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发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亲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上述5家公司中前两家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后三家公司为1000万元,均无实缴信息。
同时,上述5家公司均成立于去年7月至10月之间。其中,最早成立的是江西壹分钱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去年7月14日成立;最近成立的是江西中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3日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江西中发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中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周武晴。而江西中亲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去年10月5日的一则变更记录显示,法定代表人由周武晴变更为冯燕军。
从经营范围看,上述5家公司均提及“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不含金融信息服务)”,但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范围并无“外包”等中介性质的服务。
从经营状态看,上述5家公司中,除江西中亲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外,其他四家均进行了简易注销。
同时,今年1月,江西中亲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江西壹分钱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均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作出处罚的决定机关均为吉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西省内暂无持牌消金公司,
消金牌照申请并非易事
风险提示指出,上述5家机构均无实际办公场所,且未经有权机关依法许可,属于非法金融机构,不得从事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存款等消费金融公司法定经营范围内的一切经营项目,更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得通过互联网线上或设立物理网点线下发放现金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相关主体已涉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的违法犯罪。
同时,要对上述5家非法机构可能发生的非法放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要保持高度警惕,千万不能因相关机构以“贷款便利快捷、无成本消费”或“高额回报”等噱头性宣传上当受骗,进而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3年第2号)第四条规定:“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在名称中使用‘消费金融’字样”。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1家获批开业及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江西省内暂没有相关公司。
从银保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看,消费金融公司从申请设立到开业,需经过多项步骤,并且相关要求较高。
比如,消费金融公司设立须经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其中,筹建消费金融公司,应由主要出资人作为申请人向拟设地省级派出机构提交申请,由省级派出机构受理并初步审查、银保监会审查并决定。
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应由主要出资人作为申请人向拟设地省级派出机构提交申请,由省级派出机构受理、审查并决定。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6个月内开业。
仍有多家公司标有“消费金融”字样,
部分“消金公司”已注销
除了上述5家“消金公司”,据天眼查显示,目前仍有多家公司名称标有“消费金融”,其中部分仍在存续期,部分已被注销。
例如,澳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经营状态显示“存续”;西安企鹅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显示“在业”;深圳市纳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消金公司显示“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部分公司已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比如,西安企鹅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已于2020年及2021年分别三次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理由分别包括“未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信息”、“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从注册资本方面看,部分“消金公司”相关资金达到上千万人民币,比如目前已被吊销的东唐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5000万元,但实缴资本显示为0元。
除了上述山寨“消金公司”外,近年来已有山寨“银行”被监管依法取缔,比如“中国平原银行”、“红旗银行”。
此前,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
该提示指出,非法中介会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上一篇:上海打假公司:铁拳”打假护品牌

下一篇:上海打假公司:嘎子哥直播涉欺诈!

业务范围
商标标注
商标维权
版权服务
商业尽职调查
法律诉讼
热点文章
  上海打假公司:22起涉春节档电影侵权案···
  上海打假公司:‌‌“离线下载”不构成···
  上海打假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上海打假公司:产品打假,也要走出“舆···
 
 
友情链接
打假维权网
商业调查
知识产权调查
打假维权公司
上海私家侦探
企业征信调查
员工背景调查
 
 
快速通道
关于我们
商标注册
商标维权
版权服务
商业尽职调查
打假资讯
法律诉讼
联系我们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总部: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117号13楼
电话:400-006-7386
邮箱:dajiawm@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 至 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2008-2019 上海见真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10087号-8